二季度GDP预增8% 连平:大宗商品上涨现拐点 三季度或再次全面降准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将公布二季度GDP数据。

在经受住新冠疫情的考验,并在去年低基础的作用下,今年一季度,中国取得了让世界瞩目的成绩——GDP同比增长18.3%,比2020年四季度环比增长0.6%。

据海关总署7月13日数据,截至6月份,我国外贸已经连续13个月保持正增长。尽管出口数据依旧捷报频传,但经济景气指标已经有所放缓。

6月30日,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新出口订单为48.1%,较5月小幅回落0.2 个百分点;PMI进口为49.7%,较上月回落1.2 个百分点。6月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均较前值有所下降,并分别创近3个月和4个月新低,但仍维持在荣枯线以上。

从7月7日国常会释放降准信号,到两天后央行宣布全面降准,市场对下半年经济形势的观望情绪愈发浓厚。

今年下半年经济走势将如何?如果经济增速再度放缓,政策是否会继续“放松”?为此,时代财经在经济数据公布前梳理各大证券分析机构以及采访多位专家对二季度数据以及下半年经济形势进行预判。

“上半年经济复苏的核心主线依然是回归潜在产出,下半年经济增长韧性仍很强。”7月13日,中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邓淑斌对时代财经分析,受去年同期基数影响,上半年经济同比增速较高,预计累计GDP同比预计在12%左右的水平,二季度当季同比约8%左右。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原交通银行(601328,股吧)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则指出,“当前经济增长水平已基本恢复至2019年四季度的增长水平。”他表示,全年经济增速呈前高后低,预计二季度增长8.0%,三季度增长6.0%,四季度增长5.0%,全年则增长8.8%。

连平预判,下半年国内经济增长继续回归常态,物价增速将在三季度触顶,出口增速逐步回落,地方政府债券置换需求下降,这些均为大概率事件,为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发力提供了条件。

连平预估,三季度还可能有1-2次全面降准,以降低银行资金成本,配合存款利率改革,共同促进银行业加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下半年出口边际放缓

我国货物进出口增长显著是今年上半年经济亮点之一。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表示,今年上半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1.19万亿元,增长30.7%,占我国外贸总值的61.9%,较去年同期提升1.7个百分点。同时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新兴贸易业态也显示出蓬勃发展势头。

邓淑斌指出,受全球需求复苏影响,外需提振明显,成为二季度我国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预计二季度GDP季调后的实际环比增速可能会与一季度基本持平。

据统计,今年前上半年,我国货物出口、货物进口、贸易顺差两年复合增速均超过疫情前水平。细看出口目的地,我国对前三大贸易伙伴东盟、欧盟、美国分别进出口2.66万亿、2.52万亿、2.21万亿元,分别增长27.8%、26.7%、34.6%;对日本进出口1.18万亿元,增长14.5%。

可见中国上半年亮丽的出口数据与欧美需求上升及全球经济从疫情危机中加速恢复有关。连平指出,2021年二季度可能会是疫情爆发后世界经济复苏的一个阶段性高点。低基数推升效应和主要经济体进一步恢复,奠定了世界经济整体走势,同时,美国经济增长二季度可能出现历史性高点。

但连平指出,下半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可能减缓,原因在于主要经济体疫情发展不同步,拖累整体复苏节奏,总需求释放减弱和供给恢复降速削弱了复苏动能。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外贸数据亮丽,但制造业PMI新出口订单分项连续回落,5月已降至荣枯线以下,说明外贸企业接单表现有所转弱。连平预计,下半年出口增速可能继续边际放缓,不排除大幅放缓的可能性,进口则平稳增长。出口增长放缓的推动因素可能主要来自欧美需求减弱、东南亚出口替代效应、人民币升值的时滞效应,以及人力、运输、仓储和石油等成本高企掣肘等四个方面。

大宗商品上涨或将现拐点

不同于外需的强劲拉动,邓淑斌告诉时代财经,二季度经济内需增长偏弱,PMI由4月的51.1%缓慢下滑至6月的50.9%,消费端迟迟未能归位疫前水平。

下半年,随着国内疫苗接种进程的提速、消费场景数量的增加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恢复,消费全面复苏仍将存在进一步改善的空间。但连平担心,消费完全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仍需时日。民众预防性储蓄意愿增强、病毒变异以及原材料上涨传导至部分终端耐用消费品等扰动因素仍对消费回暖产生抑制作用。

“危机冲击后,供给复苏往往有一个逐步跟进的过程,难以在短期内完全恢复。这样就形成了较大幅度供不应求的缺口,推动了本轮大宗商品的价格大幅上涨,且持续时间较长。”

连平进一步指出,内需恢复偏弱一定程度上限制价格传导效率,而猪价下行成为年内CPI走势的重要向下拉动,PPI与CPI形成较大的剪刀差。

“剪刀差问题主要是PPI与CPI之间的传导问题,目前的PPI反映全球定价走向。在当前全球需求复苏筑顶回落、通胀预期降低的背景下,我国PPI已经开始回落,因此这一轮输入性为主的通胀已经开始展现可逆特征。”邓淑斌预计,下半年CPI会伴随需求侧回暖继续抬升,并带动部分发展前景可期的中小民企经营改善。PPI端则会继续回落,中小民企的成本压力也会得到缓解,最终二者的剪刀差会归于收敛。

连平也预计PPI将于三季度末后同比趋势性回落。“当前的供求缺口难以长期保持,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缺乏需求基础,预计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拐点可能出现在四季度。而2021年CPI大致走出M型格局,单月最大涨幅在2.5%以内,全年平均涨幅约为1%。”

展望下半年,工业生产上中下游可能会面临不同的境遇。连平分析,外需旺盛带来中下游制造业增长,中上游价格上涨带来盈利效应,但上游涨价对中游工业企业利润挤压可能会放大。上游多个行业限产政策以及季节性因素会对工业生产形成一定程度的拖累。

预测下半年至少还有一次降准

从国常会释放降准到全面降准落地,市场对当前经济形势的观望情绪愈发浓厚。

在7月13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似乎在回应观望情绪,“当前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物价走势整体可控,去年应对疫情期间人民银行坚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今年上半年货币政策基本回到疫情前常态,下一步根据国内经济形势和物价走势,兼顾内外平衡。”

邓淑斌对时代财经指出,上半年的防风险目标约束尽管主要针对房地产、城投等重点领域,但对于中小民企依然形成了一定信用受损,表现为民营企业净融资长期为负,同时伴随着民营企业产业债利差走高,对多数民企而言,融资贵融资难现象仍存。

在邓淑斌看来,本次降准是总量与结构两端综合考虑的结果,总量层面是在通胀企稳后对冲经济增速放缓压力,结构层面是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引导信贷流向实体尤其是中小民企。因此,本次降准更大程度上是对于经济增长斜率的微调,年初明确的货币政策主基调仍然维持。

7月15日全面降准落地是否意味着下半年的货币政策发生转向?邓淑斌称,展望下半年,本次货币政策以及财政后置发力的综合考虑,预计信用会趋于稳定略有抬升,带动需求侧回暖,从而推动好经济复苏的斜率提高。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也对媒体表示,鉴于下半年我国经济需要更加全面的恢复,货币政策在继续使用结构性政策工具精准“滴灌”的同时,还应适当适时动用总量工具,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引导债券市场利率走低,促进直接融资发展。

在券商看来,降准至少意味着稍微“放松”。光大证券(601788,股吧)指出,降准进一步明确了央行保持货币政策边际微松的政策取向,削弱了部分市场参与者对于供给侧通胀引起货币政策收紧的担忧。

山西证券也认为,下半年或仍有至少一次降准,可能出现在三季度末或者四季度初。本次降准可以直接降低金融机构成本,补充流动性缺口,或也传递出央行对前期信用收缩过快、经济预期转弱、通胀带来的成本压力这三个问题的担忧。一次性降准可能难以完全达到目的,并且历史上,一旦降准开启,后续均有多次降准,并伴随利率下行。

关于降准,连平则预估,三季度还可能有1-2次全面降准,以降低银行资金成本,配合存款利率改革。在连平看来,货币政策稳健偏松推动融资增长回升。“受需求回升的推动,下半年信贷余额增速将保持平稳,社融规模增速回落趋势有望在三季度迎来反转。新增政府债券发行提速将成为社融增量的主要来源。”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经济参考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沪指半日震荡下跌0.82%,两市近3000股飘绿
下一篇:德盾装甲门与央视CCTV签约,加速品牌迈向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