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为何越调越涨?经济参考报说出了真相,房地产真的要变了

我们总是容易犯一个问题,经验主义,尤其是房地产黄金时代,大家看到房价几乎没有降过,就不再相信房价会降,看着调控一次次,然后房价还是没有降,就说房价只能涨不能跌,就说调控没有效果,越调越涨。其实,不是说房价只能涨,也不是说调控没有用。而是说从一开始,我们就没有清楚调控的用意。

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新时代的调控就是围绕这个定位而展开的系列政策,调控就是防止市场大涨大跌,从而在过热时泼点冷水,过冷时刺激一下,希望市场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在住房供给上也是如此,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同样是为了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人,让所有人都能有一个最起码的可供选择的余地。

这本是好事,政策初衷也是没问题,但是落实到具体上可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甚至还很难。原因不在政策,而是落实的主体。所以,近来不断强调房住不炒时,同样对落实这一块也重点表态了。

图片来源网络

4月19日,国家再次重申房住不炒,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主体责任的长效调控机制。“城市主体责任”格外显眼,几乎同时,住建部也对部分房价波幅较大城市进行了预警提示,同样还是“城市主体责任”,据新华社报道,住建部调研发现,一季度,房地产市场总体保持平稳,但部分热点城市住宅销售回暖、土地市场热度回升,需引起高度关注。由此可见,各城市在落实房住不炒时并不尽人意,至少有一些城市是这样。

众所周知,房地产是买涨不买跌的,近年来虽然调控频繁,但依然难以抑制购房热情。其原因在于,经过过去调控的反复,近20年的房价不断上涨,致使一些人认为房价神话不会被打破。4月23日,经济参考报发表文章,《楼市“噪音”催化房价泡沫,需理性认识楼市变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楼市泡沫的最直接原因,那就是各种“噪音”误导购房者。但责任在于地方的监管不力。

图片来源网络

地方对房地产业的高度依赖,让投机者相信地方会容忍房价“只涨不跌”。房地产去杠杆需要打消民众对房价上涨的预期。如果大部分人都认为未来房价将横盘或者回调,那么加杠杆的动力才会减弱。问题就出在这里,为什么调控一个一个的在出,落实起来却那么难呢?因为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那么高,这个很容易理解。

一方面各地调控,一方面又在变相松绑。打一下,动一下,不打就不动。这就是很多地方的态度,你让我调我就调,只求自保。也难怪很多购房者不太相信调控会刹住高涨的房价,更让中介机构以及开发商和炒房者等其中的不法分子来利用老百姓这个心理,最后大家的预期都是调控只能越调越涨。当大家都认为买到即赚到并形成一定共识后,房价上涨的车还能刹住吗?

新华社4月23日发表《如何看待未来房地产市场发展态势?》的文章,房地产市场调控是一盘棋。对地方为政者而言,既要考虑眼前利益,更要站在全局谋划城市长远发展。地方需根据人口迁移趋势、市场供应等情况,落实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的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承担好主体责任,与国家上下联动,在房地产调控上形成合力,保障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健康稳定运行。

图片来源网络

从多方表态来看,未来调控正在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主体责任的长效调控机制。这就说明我们的地方对落实房住不炒上积极性还不是太强,从各方抢人才不难看出。估计未来调控将会对地方的落实监管更加严厉,如果调控不力可能会问责了。如何让地方从内心里愿意去断掉这种依赖思维,我想一定有大招在等着。

同时,也必须改变现有地方考核模式,不能嘴上说要求这个,考核还按原来考核,否则地方就会说一套做一套,最后还是往过去的指标上靠拢。所以,地方对房地产的依赖就难改变。未来通过一定财税手段改变现有财政模式,既给地方源源不断的进项,又能让地方主动落实调控成为业绩内容。这个肯定会变的。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处理好房住不炒和因城施策的关系,否则他们只考虑一城一策自主权。

图片来源网络

决策层已经表态,将调控主导权下放至地方手中,但是,政策不能助长房价上涨预期,不能干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前不久也是对地方的一次考验,显然不强调房住不炒还是不行。从官媒密集表态来看,未来可能预示着问责之剑已经高悬头顶。问题找到了,该如何破除,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光宇吐楼市

编辑:温以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经济参考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注意!南宁7月百盘报价曝光!9字头以下仅剩25盘!
下一篇:保利华南底价8.15亿拿下三水新城地块 楼面价600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