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腔】编者按:
对话热门人物,了解新闻背后的故事。一人一面,还是一人千面?开腔,不只是语言的交流,更是灵魂的触碰。在这里,新闻主角变得更加立体。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3月16日电 题:对话英达:我干嘛要超越《我爱我家》?
记者 宋宇晟
25年后,当英达再次回望《我爱我家》这部作品时,内心似乎有一种纠结——这部剧既是他最亮眼的成绩,也成了不得不背上的包袱。
到了快60岁的时候,英达似乎开始与自己妥协,或者说是一种和解。
英达。受访者供图“好多人说,您当年这么年轻就拍出了《我爱我家》,后面应该超越这部。我是超了好多年,也没超越。后来我把这事想清楚了,我超越它干嘛?我拍另外一个东西去,我超越完了不是还是我自己的吗?这要是别人的,我超一超……”
日前,他在接受了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专访时,谈到《我爱我家》,聊起了情景剧的现状,也说到了自己的家庭。
《我爱我家》剧照。视频截图1
镜头慢慢从整个客厅拉近到正对电视机的沙发上。
《我爱我家》剧照。视频截图圆圆吵着要看动画片,志国要看连续剧。
1993年的电视可以用遥控器控制,也可以在电视上手动调台,所以志国每次换台都被圆圆轻松地用遥控器换回来。
吃饱喝足的志新,还不忘教导小保姆,“今儿的菜可有点咸啊”,然后从烟灰缸中挑出一个烟屁股,窝进沙发点着嘬起来。
《我爱我家》剧照。视频截图平时住校的小凡说自己“一礼拜才见一回荤腥”,并要求看《动物世界》。和平从厨房出来摘下围裙,坐下开始织毛衣。
这是情景喜剧《我爱我家》第一集的开头,贾家的场景。
《我爱我家》剧照。视频截图多年以后,这部剧成了一众网友仰望的对象,还催生了一个“我爱我家全球影迷会”。
影迷们将这部120集的情景喜剧比作120回的《红楼梦》,剧中的贾家好像是曹雪芹笔下的贾府,甚至有人还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分析。
“我爱我家”贴吧中,有影迷这样写道,《我爱我家》“反映了大量社会热点,历史和人生百态从中折射而出”——具体来说,剧中有“机关商场演艺圈、知青民工旧艺人、出国下海婚外恋、追星曲艺练气功,初恋小三私生子、儿媳如何哄公公、人情冷暖搞内斗、九十年代好时光,简直包罗万象”。
《我爱我家》剧照。视频截图2
“当时其实就是试着干。而且因为它还未发生,所以期许反而相对高一些,觉得什么都有可能。” 谈及拍摄《我爱我家》时的心境,英达这样告诉记者。
三十多年前的中国,情景喜剧还不为人知。英达也是在美国留学时才接触到情景喜剧这种形式。
《我爱我家》剧照。视频截图他曾不止一次对媒体回忆起自己最初的那种兴奋——“我当时看到这个觉得太好玩了,天下还有这么好的东西,中国观众居然没有看过”。
也有文章写到当年拍摄的种种不易——在与梁左合作时,英达把自己从美国背回来的录像带一盘盘拿给他看,还要兼任翻译、讲解。多次讨论后,才有了屏幕上的六口之家。
《我爱我家》剧照。视频截图扮演贾志国的杨立新曾这样回忆自己刚看到剧本时的反应——“一看剧本,晚上躺在床上就乐,看了三行就‘哈哈哈哈哈’,再看三行‘哈哈哈哈’,我爱人在旁边问:‘怎么了这是?’完了我就憋着笑,在床上直抖,最后读剧本时候就得跑厕所看去。”
可这部剧并没有如英达等主创所想的那样,一举走红。
3
1994年,《我爱我家》开播,但似乎并未获得预期的反响。
《我爱我家》剧照。视频截图开播后,《当代电视》杂志刊发了这样一篇报道——《“没啥好看,没啥不好看”——﹤我爱我家﹥上海观众10个即时电话采访录》。
文章作者在上海电视台开始播出《我爱我家》第八集数分钟后,电话采访了10位电视观众,以了解该剧的“即时收视情况”。
《我爱我家》剧照。视频截图采访中,有观众表示,“这个电视剧不好看,每一集都像在开会”;有人觉得“表演有些做作”,并说自己“喜欢看表演自然的电视剧,像《过把瘾》《京都纪事》,它能留给人思考”;还有人说“没啥好看,没啥不好看,具体讲就是没有好看到非要看下去不可,也没有难看到看不下去的地步”。
当然也有受访者持不同看法——大学毕业不久的小伙莫某、中学毕业待业在家的女孩庄某、哲学专业毕业的女研究生段小姐和一位35岁左右的杂志副主编都对这部剧有所称赞。
可见,当年还算“新事物”的《我爱我家》还并没有让所有观众接受。
《我爱我家》剧照。视频截图对这样的结果,英达一度很困惑。这和他的预期并不一样。
直到英达“快把《我爱我家》忘了”的时候,这部剧才开始火起来。
4
在随后的几年间,这部剧持续火爆,直至今日。同时也让“情景喜剧”四个字传入千家万户。
2019年是《我爱我家》播出的第25年。年初,有人用硬纸板按照1:40的比例还原了当年的拍摄场景。
有网友用硬纸板按照1:40的比例还原了当年的拍摄场景。微博截图25年间,回忆这部剧,成了英达不少访谈中的主题。谁记台词最准,谁笑场最多,扮演傅明的文兴宇曾在桌布上“打小抄”,扮演志新的梁天忘词后有什么反应……英达都曾一一细数。
不少网友也将其封为“神剧”,但接着的一句话就是“我爱我家之后再无我爱我家”。
对于网友的这种说法,英达其实是认可的。
“我当时回来点了一堆火,我觉得很快就能成燎原之势了,可后来这火就半死不活的,一会儿成灰烬了,一会儿又着一下子。我现在的任务是把这堆火重新再给吹起来、吹着了,再添柴。”
他认为,虽然情景喜剧之火始终没能“燎原”,可自己一直在这个领域“耕耘”。
《我爱我家》剧照。视频截图“这25年来,太多地被人提及《我爱我家》,或者只提《我爱我家》。我认为这对我很不公平。所以你如果把英达形容成,就做了一个《我爱我家》,然后我睡在这个成绩单上25年……绝对不是这么回事。”
“我们中间不光一直工作,而且中间我们的工作成绩,其实比任何人,甚至跟《我爱我家》相比,都毫不逊色。举例子说,我在这期间拍了《候车大厅》《东北一家人》《闲人马大姐》、《地下交通站》。我们还发掘和启用了不少青年演员,比如邓超、黄晓明、刘涛……”
《我爱我家》剧照。视频截图英达也试图总结一些能让情景喜剧受欢迎的因素,包括贴近现实、关注小人物的市井生活……但《我爱我家》之后的经验告诉他,即便具备了这些条件,“能不能火起来也是很随机的事,我只能去做”。
5
如今,当英达再回过头来看情景喜剧时,他已不觉得“所有的事都有可能”。
他也知道,很多人觉得情景喜剧太费劲。“费挺大劲也挣不着多少钱,还不在黄金时段播出。得了,干别的去吧。”
《我爱我家》剧照。视频截图但他还有自己愿意坚持的东西。
“有人说情景剧要尽量年轻靓丽时尚。我说难道是要照着韩国那样弄吗?人家韩国的情景喜剧也是很接地气的,不是描写空中楼阁。所以我的情景喜剧不可能离开这样的风格。”
英达觉得自己已经“看够了华尔街式的生产和中国小作坊”。
《我爱我家》花絮中能看到观众席上的陈凯歌。视频截图“刚开始的时候,不光我,跟我一块开始的一批人都刚起步。”他点了很多今天知名导演的名字,当年这些人都曾出现在《我爱我家》的观众席上,包括陈凯歌、冯小刚。
“最初每个人都是靠自己特殊的东西打动观众,以奠定自己的地位。但我看到的是,一步一步地,资本的雪球越滚越大。里面有才华的、有意思的东西,被买下来成批地包装,最后变成平庸。”
《我爱我家》观众席上的王朔和冯小刚。视频截图他觉得,在戏剧影视领域,这个社会还是需要“特殊的作品”,而不是成批的产品。
虽然英达自认并不排斥这种“工业化的产品”,因为“排斥也没用”,但他还是觉得,“能多保留一点个人的东西、个人的色彩、个人的风格,会稍微好一点”。
6
而除了情景喜剧带给他的困惑,这25年间,《我爱我家》也始终影响着他的家庭。
25年后,北京台春晚的舞台上,《我爱我家》一众演员再次聚首。
《我爱我家》剧组25年后重聚。北京台供图现场,英达的前妻、《我爱我家》中扮演和平的宋丹丹坦言,当年全剧组戏里戏外都是幸福的一家人,每一个人就像是“专业的亲戚”。她也感谢英达将这一类型剧带到中国大陆。
英达也已完全不是当年的心境。
对于宋丹丹的感谢,英达用了《我爱我家》片尾的一句歌词做了回应——“内心的平安那才是永远”。
《我爱我家》剧照。视频截图他说:“我们当年确实共同做了一些事情。以后是不是还能一块再合作?关于《我爱我家》或情景喜剧的未来,我们之间任何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
这些年,英达的小儿子英如镝成了冰球职业选手。
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src="http://i2.chinanews.com/simg/cmshd/2019/03/15/a6d44a1f2e354707ae712ca2f3ca9339.jpg"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title="英达现身冰球赛场观赛,为儿子英如镝加油。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 英达现身冰球赛场观赛,为儿子英如镝加油。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我过去十年二十年,因为有孩子所以一直在做各种规划。现在回头看失败得可笑。”
他告诉记者,自己曾希望小儿子能成为一名钢琴家。“老师也说他资质好,可也不能总弹,业余时间放松就打个冰球调节一下。最后他完全打冰球去了,钢琴彻底放弃。”
因此,他已不再做什么规划,对自己也是如此,“往前走一步是一步”。
可同时,英达相信自己“还没有老化”,只是“心气可能不比年轻时”。“脑子里新的想法还是在不断迸发,但具体要做一件事的话,我依然会有无穷无尽的想法。”(完)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经济参考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