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绍之(左)在做移民动员工作。新华社记者 陈 敏摄
“移民安稳了。”从三沱村回来,冉绍之一直念叨着。三沱村位于重庆市奉节县安坪乡,有1100名后靠移民,那里是冉绍之挂念的地方。
安坪乡是首批三峡移民迁建试点乡,地处三峡库区腹地,地少,山陡,石多。村民们对政策了解不透,对祖祖辈辈生活的故土不舍。动迁划线,有人砍绳子;改田改土,刚打好的炮眼被埋上……移民工作怎么开展,相关改革如何推进?为找到改革突破口,时任安坪乡乡长的冉绍之不顾严重的关节炎和哮喘,5次带队勘察,步行300多公里,10天走烂一双鞋,最终决定在全乡最穷、移民任务最重的大保三社进行改革试点。
为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冉绍之一头扎进村里:大大小小的社员大会他组织了20多次;村民丈量土地,他亲自拉绳子;群众不了解补偿标准,他反复解释说明……功夫不负有心人,冉绍之换来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随着改土的第一声炮响,搬迁工作拉开序幕,一年后,43户村民全部搬进了通水通电通路的新居。
大保三社改革试点的成功,为全乡移民工作攻坚克难奠定了基础,近4000人的移民大乡顺利搬迁。而冉绍之也没有闲下来,他和同事们反复研究论证,最终确定“江边一条路、路边一排房、房前工商业、房后种果粮”的移民安置模式,为全县农村移民树立了样板,并在库区推广。
10多年过去了,无论是在岗还是退休后,冉绍之每年都要到安坪走走,对安坪的变化如数家珍:1997年脐橙开始挂果实现丰收;村民找到了产业门路,精神面貌变好了……如今的三沱村,昔日的荒山种满了脐橙,年收入达10多万元的村民越来越多。“多亏冉书记当年做了长期产业规划,如今村民人均收入超过15000元。”三沱村村支书余胜说。
移民们感激冉绍之,亲切地称他“冉书记”。这份信任,也是冉绍之肩上沉甸甸的责任。2016年,安坪乡场镇因地质安全隐患,需要搬迁重建。虽然已经退休,冉绍之特意到新场镇选址,仔细查勘用地面积和地质情况。有的场镇居民不愿意搬迁,冉绍之出面帮乡里一起做工作。
谈到移民工作,冉绍之说得最多的是:“迎难而上,换条板凳坐坐,多替群众想想,工作做得再细点,政策讲得再透点,乡亲们会理解的。”
《 人民日报 》( 2019年01月04日 06 版)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经济参考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