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忠余:龙虾“村长” | 中国老村长?

  编者按:他们,是美好乡村的“守护者”、脱贫建设的“领路人”。他们扎根基层,架起村民、政府、企业等多方沟通的桥梁。2019年5月20日起,乐居财经联合碧桂园推出“凤凰涅槃‘1+x’计划”,奔赴9省14县,对话“中国老村长”,挖掘一线脱贫攻坚的奋斗故事,献礼新中国成立70年。本期【中国老村长】安徽省舒城县金东村潘忠余。

出品人 | 贺寅宇

总策划 | 陈海保

统筹 | 王川 潘宇凌 王敬宾

撰文 | 陈颂

摄影摄像 | 沈佳晨

编辑 | 吕秀伦

六月,进入梅雨季的舒城县金东村像泡在了缸水里,天气时晴时雨,正值小龙虾上市的好时节。

潘忠余沿着田埂走到他承包的虾田,鞋底粘满湿泥和碎草,举着网,熟练抛出一个弧度,兴致勃勃给我们打捞了一网小龙虾。

今年38岁的潘忠余,是金东村的扶贫“老村长”,身上有一股现代人少有的侠气,如他的名字里带的“忠”字,性格爽朗,有忠肝义胆,也有知恩图报。

金东村隶属百神庙镇,镇名因明清年代伏、坐、卧三虎会聚的传说而得,相传僧人塑神像百尊,有百神护佑。即便如此,倒推十年前,金东村仍是个道路不通、萧条破败的贫困村,与此时水泥路穿村而过、门前农田错落有致的情景有着天壤之别。

2008年,在外闯荡了十年的潘忠余目睹家乡的贫穷和落后,毅然辞职回乡,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挖虾田,承包了20亩地,每年放养1100斤虾苗,试图用自己的力量改变一点家乡的落后面貌。那一年,他27岁。

为什么在村里最穷的时候放弃一切回乡,潘忠余提起了两个人。一个是他在职高学厨时的第一任师傅。当时没有落脚点,是那位老师给他租了房子,买了被子,买了电风扇,潘忠余铭记在心。另一个是偶遇的陌生人,为没钱、没资源的他介绍了工作。

接受过他人帮助的潘忠余,便在心里种下了回报的愿望。“在最困顿时接受别人的帮助,那我也想帮助更多的人。”

“什么是扶贫?就是创造就业机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业,是潘忠余认为帮助他人最有效的方式,也是他说得最多的一个词。他感谢教他厨艺的师傅,感谢给予他第一份工作的陌生人。因为有工作,一切都能解决,这是潘忠余最坚定的信念。

投放的是虾苗,收获的是产业。到2013年,潘忠余的养殖业已初见规模,也给越来多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要是遇到没钱的贫困户,潘忠余二话不说,爽快垫付启动资金,自掏腰包买虾苗、买饲料。

同年,在村民的举荐下,潘忠余成了一名村干部。当时的金东村还属于贫困村,工资低、待遇差,但又亟需年富力强又眼界开阔的脱贫带头人。潘忠余没作推辞,得到村民和村部的信任,更激发了他为村里大干一场的雄心。那一年,他32岁。

当时的金东村没有水泥路,泥路坑洼,村塘口长满了野草,荷塘里全是淤泥。“要致富,先修路。这是事实,也是困境。”钱,是摆在面前的第一道难题。穷乡僻壤哪里来的钱?2014年开始,潘忠余带人跑遍合肥、杭州、上海,四处求助有识之士捐资修路。

最终,通过走村串户,获得社会捐资30万元,加上财政拨款20万元,用50万元启动修路。修路共花费90多万,最后欠下40多万债务。

2015、2016年两年时间,在潘忠余带领下,全村齐心协力,还清了修路款项。到2018年底,金东村已经基本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每一户的大门口都是水泥路。

如果说修路是第一步,那么农电整改也是迫在眉睫。潘忠余说,“2015年以前,夏天村民用风扇随时会停电,居民的正常用电都还保证不了。以前只有三个变压器,电不够用,现在好了,有五个变压器,不说开风扇,开空调也完全没问题。”

除此之外,2015年之前,村里没有自来水,全靠地下水。“地下水含碱量高,喝多了容易结石。”经过努力,如今的金东村早已是户户通水,和城里一样喝上了自来水。

潘忠余带人跑资金、拉项目,修路、改电、通水,全年无休,忙得连轴转,仅用三年时间,完全改变了村里的落后面貌。

“路、水、电都解决了,贫困户怎么脱贫?还能为村民做什么?”潘忠余没有停下脚步,除了开挖虾田,还种植苗木、开办养猪场。

2018年,碧桂园精准扶贫点落户金东村,这给潘忠余带来了更大的信心。潘忠余说,“给贫困户钱,很快就会花光,给产业,就是给更多的就业机会,贫穷就能消灭。”

碧桂园承包村里的土地,潘忠余挨家挨户去协调,去说服一开始并不支持也不理解的村户。如今,碧桂园集中土地资源种植苗木,种植小黄姜,还开办农家乐,为村里的剩余劳动力提供工作机会。家门口就能就业,村民们都十分乐意来干活。

据了解,目前全村440户,人口1605人,过去贫困户有71户,如今已脱贫90%,仅6户未脱贫。

曾在江浙一带打拼的潘忠余,不仅切身目睹了家乡的贫穷,思维活泛的他,还看到了金东村与先进省份新农村建设的差异。他说,金东村对资源整合方面还不够,村户发展偏零散,未来,需要更多引导村民发展经济的意识,集中资源提高经济效率。

如同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江村经济》中提到,“中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的饥饿问题”,“志在富民”是一生的大梦,而在中国实现基本小康之时可算是“及身见梦”。

在潘忠余心里,下一步也有更恢弘的蓝图。“脱贫只是第一步,致富才是努力的终极方向。”

以下乐居财经与潘忠余的对话精选:

乐居财经:回村养殖小龙虾以前,您是做什么的?

潘忠余:初中毕业以后,我念的是职业高中,学的是厨师专业,一直在外面做了十年厨师。

乐居财经:后悔当时(回乡,当村干部)的选择吗?

潘忠余:不后悔,虽然说村干部待遇不高,但做的是有意义的事。做村干部太忙,特别是前几年我们搞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候,常常不眠不休,现在看到修了路,通了水,整改了电,改变了家乡,很有成就感。

乐居财经:扶贫工作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潘忠余:扶贫工作刚开始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但是没办法,只能慢慢跟村民解释、做工作。比如宅基地纠纷或者是稻田灌溉,还有修路。特别是修路这一块,我们要做大量工作:别人的地不给占,不给你修路。我们平时要跟大伙沟通,一次两次三次,就这样不断地上门、不断地讲政策。基层工作不是说一天两天或者是再长时间就能做得好,这个工作真的很难,比我学厨师都难。

乐居财经:您认为扶贫最重要的是什么?

潘忠余:是就业,有好的工作岗位,提供给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就业就是脱贫。不就业光靠政府的补贴,只能提供方便,暂时缓解家庭经济困难,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乐居财经:碧桂园精准扶贫给村里带来了什么?

潘忠余:碧桂园带来最大的好处就是解决就业。你看下雨都有人在苗木基地干活,高峰期有五六十人在里面,村里的闲余劳动力能安排到这里上班。扶贫的根本就是就业。贫困户不拿工资,靠政府补的三、五千没有用,对一个家庭来说一两个月就用完了。只有通过就业,家里闲余劳动力有地方去工作了,才能解决问题。岁数大的老人没收入,到外面工作更不现实,碧桂园整合资源扶持产业,保证村民有工作、能领工资,对这块的好处是最大的。

另外,碧桂园还经常组织培训,比如养小龙虾、种植苗木、种小黄姜,会教村民怎么种,怎么培育,还会帮忙销售,碧桂园来了之后带来了很多现代企业管理的先进理念。

专题 | 中国“老村长”访谈录

乐居财经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经济参考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22款隐形门设计,让你的家颜值翻倍!
下一篇:房屋验收:购房者如何正确验收毛坯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