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论解盘:“量价涨跌指标”显示还要再破位下跌

  从5月6日跳空低开重挫之后,每一次的缩量市场分析都会认为是“地量”,究竟为何每一次出现低量或更低的量时就有“地量”的呼声?究竟“地量”指的是什么?为何是“地量”?顾名思义地量是指“地板”量,所谓地板是指“地平面的地板”呢?还是指“二楼的地板”?还有有更高的地板?没有更明确的界定与定义,无法清楚说明“地量”指的是什么?只是一个简单概念,很难作为分析研判假设基准。 天量、地量、底量这些名词是从港台传来,真要追根究底势必要回头比对港台有关概念的说明,不过即使真的查找估计也找不到其界定与定义,不如采用我设定的【麦氏理论】概念更好。麦论认为,不同阶段有不同阶段的高低位量,最好的比率准则应以10~20~40日均额量为基准测算,以这三个高峰值的均额量为基准测算,从高峰值到低谷值的比较,才是最好的比较模式。

  举例10日均额量在3月15日达到4443亿元高峰值,次峰值4179亿元落在4月11日,前后时间差19天。20日均额量高峰值4140亿元在3月22日,40日均额量高峰值3957亿元在4月22日,前后时间差也在21天,说明高峰值之间的差距大致上在20天周期,因为参数使用属于倍数系数关系,所以是环环相扣、关关相连,这样才造就量潮演变的自然循环。

  每一个高峰值的压缩值比率,采取0.618~0.5~0.382倍测算,例如10~20~40日均额量的0.618倍分别在2745、2558、2445亿元,分别在5月9日最低收盘2850点,5月22日收盘2891点,及6月12日收盘2909点,每一个点位横向后也都有10~24天的差距,采取这个状况比较可以找到低位周期的特征与横向关系与关联。

  6月18日收盘2890点,到后来的拉高上涨,一样跟4月22日高位下移40天有关联,这就是典型的高低位扣减对比关系,而且每一次在高位反转时就会有利空出现造成下跌,低位周期时就有利好激发上涨。究竟是因为时间周期运行到了造成涨跌变化呢?还是因为有这个消息才造成涨跌?这是先有鸡或先有蛋的问题,不管是鸡生蛋在前,或是蛋孵成鸡在前呢?对操作其实没有影响,只要应用这些变化就可以做好操作。

  周五又再度缩量,究竟是不是“地量”?并非“地量”就一定会拉高上涨,应该先回归均量线的趋势推导后再回到缩量的应用。连续四个交易日缩量意谓这个区域内资金量不足是明显的事实,即使出现利好也未必能增量激发上涨,但没有利空如何造成下跌逼使筹码释放呢?

  这样横向周期拉锯,无法强势拉高上涨,也不容易加速掼压下跌,始终在横向周期来回滚动也不一定就有利盘势演变,最终还是要有一次决定性因素进行较大调整。本栏认为下周大盘上证指数必须关注几个因素变化:

  1. 6月19日跳空高开后维持横向周期运行18天,下周二成为关键20天周期演变日,务必注意前后一天的变数,上方汇聚明显的压力,一旦施压必然会造成进一步破位下跌,所以6月18日收盘2890点成为多空平衡变盘的关键点位;

  2. 成交金额及手数持续萎缩,比对6月18日10及20日均额量分别在1827及1899亿元,周五这两条均额量分别在1876及1983亿元,从目前的成交额演变只要持续在缩量3个交易日后就会出现低于1827亿元的10日均额量,中短周期量压必须释放后才有扭转改变的倾向,多留意;

  3. 以为主导的涨势,集中在保险、银行、酿酒及板块的稳定拉抬,是否在下周还可以延续?如果依靠这四个板块护守,最终会有哪些变数发生?必须时刻关注这个问题演变。

  采用我设计的“量价涨跌指标”检测,目前是明显的持续压缩降低,所以会有先破位下跌后再拔高的影响,所以必须随时注意再破位的演变。比较上证50指数也有类似破位下跌的演变,无法放量上涨难免会再度回测下方支撑,最终必须回测6月18日的缺口,涨跌的利弊得失必须关注这个缺口点位演变,它会是最终辨别判断涨跌的基准,时时警惕。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经济参考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新版征信风雨欲来
下一篇:请注意!银川公交公司临时调整12条公交部分运行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