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新领导人选艰难出炉

  你见过凌晨3点的布鲁塞尔吗?为了将合适的人送上欧盟的铁王座,欧盟各国领导人已经连续两天通宵达旦了。当地时间2日,无休止的争论终于按下了暂停键,欧洲理事会定下了四位人选。但并没有大功告成,一切还要等待欧洲议会的批准。这场权力的游戏在数十天的僵持后落幕,但撕扯欧洲的游戏仍将持续。

  提名落定

  从6月30日至7月2日,漫长的会议之后,欧盟各国首脑们终于累了,就新一届欧盟领导班子达成了一致。

  欧洲理事会2日发表声明,提名德国国防部长乌尔苏拉·冯德莱恩担任下届欧盟委员会主席;提名比利时首相夏尔·米歇尔担任下届欧洲理事会主席,提名国际组织(IMF)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担任下任行长,提名西班牙外交大臣何塞普·博雷利·丰特列斯担任下任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

  两男两女且无一人来自中东欧,这很欧洲。“这是一次完美的性别平衡,是值得等待的一个结果。”欧洲理事会现任主席图斯克表示,毕竟欧洲是位女性(欧洲全称来自希腊神话中一个公主的名字)。

  不过,新一任欧洲议会议长的人选仍然空缺,该项推至3日举行。15日,欧洲议会将就欧盟委员会主席提名进行表决,如未能通过,欧洲理事会须在一个月内推出其他人选,直至议会批准。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中心主任丁纯表示,这次围绕着欧委会主席、理事会主席、欧洲议会议长、外长及行长等5大职位的反复拉锯博弈,反映了目前欧盟政坛各方(政党集团)势力、法德等国家,对欧洲一体化未来走向等不同想法的冲撞和博弈,事关欧洲政坛的未来走向及一体化方向。

  女性面孔

  在此次提名中,两张女性面孔既新鲜又让人好奇。将接棒欧盟委员会主席的冯德莱恩现年60岁,于2013年12月出任德国国防部长,是德国首位女性国防部长。如果提名获得通过,她不仅将成为史上首位担任欧盟委员会主席的女性,还会成为52年来首次担任欧盟委员会主席的德国人。

  冯德莱恩的确适合这个职位,毕竟她是典型的欧洲一体化倡议者。2015年,她曾在接受德国《时代周刊》采访时表示,自己的目标是一个更加一体化的欧洲。

  另外一名女性——现年63岁的克里斯蒂娜·拉加德,曾有“金融界的可可·香奈儿”等称号,在加入IMF前曾担任法国财政部长。如果提名获得通过,她不仅将成为历史上首位女性行长,也会是唯一一个没有央行任职经历却担任央行行长的人。

  虽然拉加德没有央行任职经历,但在德国Peter Bofinger看来,她在IMF积累了许多维持金融稳定和处理重大危机的经验,非常适合担任欧洲央行行长。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扈大威分析称,欧央行行长这个角色比较吃重,其对于货币政策的把控将会影响未来欧盟的整个经济脉络。目前,从货币政策来看,除了德国是一派外,包括法国在内的南欧国家则对区的改革有很大分歧。而欧洲央行受德国央行的影响比较大,所以一般会要求与德国立场比较接近的,而由拉加德来担任欧洲央行行长,德法之间可能形成了某种默契。

  权力平衡

  这五个职位有太多讲究。美联社指出,欧盟有28个成员国(包括英国),在挑选领导层时,不仅要考虑的地区平衡,比如东欧和西欧,也要考虑到经济差异、大国和小国、男女性别比例等。

  顾大局的默克尔表示,四位人选无一人来自中东欧国家,各成员国倾向于由中东欧国家候选人担任欧洲议会议长,从而在实现性别平衡后,维系地域平衡。

  欧洲理事会对于平衡近乎偏执的追求,似乎忽视了马克龙那句“这一僵局是欧盟的败笔”。

  过去一个月,布鲁塞尔见证了这五个职位的一次又一次的“难产”。在上月20-21日凌晨的会议中,欧盟各国领导人甚至切断了电话信号,与世隔绝,但仍没能打破僵局。

  好在最终的妥协让平衡成为可能。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扈大威表示,欧盟机构的负责人还是要体现主要成员国之间的权力平衡,是复杂的权力交换,历来就比较复杂。其实,现在的结果多少能反映出欧盟主要成员国的关注焦点。

  撕裂欧洲

  平衡是欧盟选举的关键词,但撕裂却是现在欧洲的关键词。“目前欧盟正处在一个内忧外患、民意纷杂、各种力量势力博弈,各国(尤其是大国)诉求各异的状况。”丁纯对北京商报记者分析道,此次选举其实是在欧洲民粹力量不断壮大的背景下,欧洲主流政党和力量重新磨合的艰难过程。

  事实上,撕裂的势头在5月的欧洲议会选举中已经浮现。当时欧洲人民党和欧洲社民党史上第一次失去了多数席位,给了自由派和绿党可乘之机。

  扈大威表示,如今,从成员国的角度来看,欧洲传统的政治体制受到挑战。以前是中左、中右的主流政党轮流执政,这样会让整个体制比较中立,虽然可能有倾向性,但不至于极化。但在如今的政治经济形势下,有些政党剑走偏锋,可能会拿一些比较极端的议题来争取选票,把选票从主流政党分离走。

  环保议题是其一。6月21日在布鲁塞尔闭幕的欧盟夏季峰会中,欧盟28国领导人未能就2050年气候目标达成一致,波兰、匈牙利、捷克等中东欧国家对实现“碳中和”并不买账,认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可能会对本国的未来发展构成限制和障碍。

  “以前为了保持相对平衡,像欧委会主席这种职位,一般会找中小国家来担任。现在是来自德、法,好处是可以得到来自德国和法国的更多支持,使得欧盟的各种政策和方案的实施更容易。”扈大威坦言,欧洲议会选举结果出来之后,能感觉到政党政治碎片化的倾向比较明显,行动力比较强的欧盟机构更容易化解分歧。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经济参考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稳创笃行 新竞争格局下的“天首实践”
下一篇:还能实现苹果自由吗?非洲猪瘟对猪价影响几何?农业部这样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