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来从无到有 五大关键词看中国网络文艺发展

原标题:20年来从无到有 五大关键词看中国网络文艺发展

  20年来,中国网络文艺从无到有、从边缘到逐渐被公众接受,借助媒介转型和媒介赋权,抓住了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成为全民创造、全民参与、全民消费的新型大众文艺。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和中国网络文学20年的话题也紧密相连,进一步表明时代文艺与时代变革的内生关系。面对其诸多重要现象,我们用五个关键词一窥网络文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关键词一:主流化

  网络文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主流化现象,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现实题材优秀作品的涌现,其中部分作品已经达到了现实主义的自觉和水平。以往以幻想类素材为主体的网络文学,近年来大力发展现实题材写作,内容涉及改革开放、建党建国、创新创业、反腐倡廉等领域,诞生了《大国重工》《复兴之路》《网络英雄传》《浩荡》《东方欲晓天将明》等一系列优秀网络文艺作品。2018年年底,根据阿耐的网文《大江东去》改编的电视剧《大江大河》,引发人们对改革开放40年艰苦历程的回忆、反思,堪称现实主义力作。另一方面,中国网络文艺用户数量逐年攀升,覆盖面涉及全年龄段,满足了各个年龄段、各种群体的精神生活需求,政府、商业平台、主流媒体、学者等各方力量相继介入网络文艺生产和评价体系。一种受众超过8亿人口的新型文艺形态正在展现其鲜活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二:迭代

  网络文艺出现各个门类的快速迭代现象,这既指创作者和接受者,也指作品本身。网络文艺题材、平台层出迭现,读者观众一茬茬冒头,不同代际的受众的关注点有着明显的区隔。譬如00后喜欢的题材90后未必喜欢,90后爱看的00后未必爱看。此外,成名多年的网文作家被认为越来越“传统”,会被当下网文和作家的“开脑洞”“二次元(假想世界)”迅速迭代。迭代下的受众将经历新一轮的再部落化、圈层化,各自找到适合的文艺家园。所以,迭代不一定是过时,被迭代的作家作品仍可能保有固定的受众群。

  关键词三:二次元

  2018年,作为青年文化的二次元仍是热点。不少人认为,二次元的本质是幻象,沉迷二次元就是沉迷虚假;但对于多数年轻人来说,二次元是从三次元(现实世界)超越出来的一个存在,也是一种真实,一种感性经验的真实。这种心理真实不会只停滞在二次元世界中,而是会向日常生活渗透。可以说,二次元与三次元是互为镜像的真实,喜欢虚拟角色和喜欢现实人物并没有实质上的差别。年轻人作为二次元文化的生产者、享受者和传播者,作为未来世界的主要参与者,其所伴生的文化与其所承担的角色必然相依相融,次元破壁势不可当,二次元元素无处不在,一如小猪佩奇走下屏幕,成长为全民皆知的流行符号。

  关键词四:IP

  2018年的热点话题很多仍来自IP转化。影视领域,从上半年的《如懿传》《斗破苍穹》到下半年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大江大河》等,IP改编剧仍牢牢占据屏幕的半壁江山。可以看出,未来影视剧若要获得年轻人的青睐,有“网感”的编剧还是一个必备条件。站在影视等下游内容产业看,IP依旧是硬道理,网络文艺的IP化生存仍是未来内容产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五:5G

  5G作为一种全新的网络技术,以前所未有的规模、速度与复杂性达到了身未到声已炙的全球热度,并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加上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等方面的跨界融合,5G技术必然也会在网络文艺领域发力并进行颠覆与重构。牵一发而动全身,5G的力量声势浩大,它如何为网络文艺在生产、接受和传播层面带来全面变革并触发业态蜕变尚未有定论,但毋庸置疑,它将给网络文艺带来无限可能性,给生产者、接受者与网络文艺之间的交互关系及体验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未来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对于网络文艺来说,不确定性意味着更丰富的可能,即它面向技术、文化、经济、社会的全面开放,这是网络文艺发展的生命基因。2019年网络文艺在挤出了一定的泡沫后,将落点放在多元创新、深耕内容、驱动精品上,而有精品带动的网络文艺就会成为真正的热点和高地。(作者:夏烈 钱超超,分别系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

<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经济参考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阿娇婚后亮相丸子头清爽减龄 自曝爱情可以让人变得更美
下一篇:寒冬里 如何做个“睡”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