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重启现场检查,发行审核进入纪检监察视线,针对的虽是中的不合规现象,而非100%过会率,但笔者一直认为,此前超常规的过会率很难长期维持。目前来看,7月份以来,已有3家公司上会后被否。
新股发行过会率陡然提升
2019年以来,一向忽高忽低的新股发行过会率陡然提升,且不提则已,一提就是连续不断的100%。真的是现在申报的IPO企业质量出现了今非昔比的飞跃了吗?以至于发审委都审不出问题来了。如果这样的状态长期保持,似乎不等主板对接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新股发行就可以请发审委提前退休了。
不过,最近的变化分明在告诉投资者,事情并非这么简单。此前,证监会一口气对6家申报IPO的待审企业发出了警示函,并对存在职业质量问题的8家保荐机构、4家会计师事务所、4家律师事务所分别情节轻重地重启了相关监管措施程序。上述企业中即存在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的问题,如果放任这些企业带病闯关,不要说主板此前不声不响地突然放松IPO审核尺度的倾向值得质疑,只管问询不把关的做法是不是能够保证科创板试点注册制试出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目前来看也不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说科创板目前100%的过会率,可以理解为市场对于处于试点状态的注册制如何才能更好地适合具有中国特色的,还尚不具备统一的认识和成熟的经验。但对于主板、、的审批风格为何也突然间态度大转变,甚至过会率有与科创板一比高下的趋势,这似乎从上届发审委去年四季度“超期服役”期间即已露端倪。伴随着十七届发审委的成立,证监会还成立了发行与并购重组审核检查委员会,对发审委和委员的履职行为发行终身追责,但这种机制极大地增强发审委委员责任感的同时,也不免使人不寒而栗。因此,这一届发审委如果在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时候,不免产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由此影响到自己的行为,也是不奇怪的,后期IPO过会率的快速回升即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是受到了这种思想倾向的影响。
发行部领导班子被约谈
第十八届发审委的姗姗来迟,与注册制的举棋不定有很大关系。这一届发审委在过会率掌握上越来越趋向于放松,一方面颇有点类似临时工的对付心态;另一方面则显然与对注册制推进进程的捉摸不定有很大关系。
2013~2018年,发行上市的新股增加了上千家,如果不是2016年开始逐渐清理堰塞湖,新股发行对市场的压力势必有增无减。如此巨大的压力给资本市场走势所带来的影响显然是难以想象的。当下科创板开板之际,主板市场不仅出现了连续不断的100%过会率,且每周列入安排发行的新股数量也从原来的一周5~8只,陡然上涨到了22只。美其名曰“常态化”的新股发行如此冒进,显然是违背市场供求规律的。而更值得注意的是,大批企业申报IPO的排队现象再次重演,有统计显示,截至目前,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处在正常审核状态的IPO排队企业有530家,比去年同期增长超过了50%。照此趋势,未来不久,发生在2016~2017年的堰塞湖现象就又要回来了。
驻证监会纪检监察组约谈发行部领导班子和证监会安排启动44家在审企业的现场检查工作,如此双管齐下,即使未必具有敲山震虎的指向,也有消除市场对100%过会率的疑虑和新股发行加速所必然会带来的IPO审核放松之意。当然,这在客观上也有利于促进IPO申请企业的规范运作,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和督促中介机构提高职业水平,营造IPO市场的良好生态。市场虽然并不反对以加大监管压力的方式叫停目前这种与科创板抢资源抢风头之嫌的100%过会率竞赛,让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新股发行重回有进有出的新常态,但监管当局如果并不是因为对发行审核和新股发行安排中有可能存在的猫腻有所警觉,而只是还在对曾经尝到过的用监管检查的手段倒逼更多主动撤单带来的甜头念念不忘,那新股发行再次排长队的危机即
[责编:liangshuang]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红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红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经济参考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