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出首张EP《刚好的伤口》,敏感、多愁善感,这一年也曾有过害怕
林彦俊 出道后才发觉不再有犯错的空间
林彦俊,这个出道即将快满一年的男孩,不久前发行了他的首张EP《刚好的伤口》,“算是推开了一扇门”。回看这一年的时光,他用四个字来形容 ,“非常青涩。”出道后,除了参加NINE PERCENT的工作,林彦俊还做起了《野生厨房》《小姐姐的花店》两档综艺节目的常驻嘉宾。他说参加综艺,加速了成长,他感恩于自己能遇到很好的前辈,“虽然现在还没有到很厉害,但我觉得已慢慢抓到一些感觉了。”
关于出道
成长
林彦俊的父亲是台湾人,母亲是江西人,由于父母工作原因,他从小在台湾、江西、广东等不同地方生活、成长过,现如今在北京定居。让他印象最深的是,“小学转学到江西,可能那边比较少有很远的地方来的朋友,大家很好奇,连班主任都问我:你可以给我看看你们那边有的东西吗?我就给了他一张台币。”
4月6日
出道后的近一年,林彦俊的生活被排满了工作,充实得不能再充实了。但2018年4月6日那一晚,他却仍历历在目。“那一刻的心情,真的是开心到爆,我现在也无法用语言来形容那种感觉,好像已经看到了自己未来会成为什么样子。”采访时,面对镜头已经颇为老练的林彦俊,情绪似乎又激动起来。“不管我出道几年,当觉得累或难受时,我可以再回头看看那期节目,看看青涩的自己,找回当初的感觉。”
练习生
回忆最初参加《偶像练习生》时,林彦俊第一感觉:原来有这么多练习生,“因为我们都是在自己公司练,并不知道外面有这么多练习生。大家都是怎么练,平常很累时都干什么……我们住在一起时,每天都有聊不完的话题。”出道后,林彦俊自己也没想到反响会这么大,“身旁多了很多粉丝鼓励我,这件事即便此刻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竞争
自从第一季《偶像练习生》成功捧红了一批年轻人后,类似节目层出不穷,面对前赴后继的新人,让同是新人的林彦俊已感受到压力,“一个人在跑,看不到参照物,300个人跟你一起跑,那你得跑快一点才行。”问及对于近期节目中练习生能力参差不齐、明显有凑数嫌疑的争议,他说,“练习生在我理解就是泪水、汗水和练习,从你在舞台上的样子就能看出你练习的时间。”
新京报:出道的瞬间除了开心,会害怕吗?
林彦俊:出道的当下完全没有,真正进入职场生涯才开始有。身边很多人会告诉你,我要教你怎么做艺人,你做艺人该注意哪些事情,因为练习生犯错,顶多重练,但当你是艺人时你说的每一句话,能够犯错的空间并不大,我是后知后觉才意识到这个问题,原来出道只是路开始的起点。
关于新歌
《刚好的伤口》
林彦俊刚刚推出了自己的首张EP《刚好的伤口》,他通过圈内好友介绍,找来了周兴哲担任制作人。“我从小就听他的作品。”说这话时,林彦俊忍不住笑了场,“也没有从小,不好意思,他跟我同年。”但也毫不掩饰他对周兴哲的欣赏,“他的音乐有一点淡淡的忧伤,可是又很治愈。所以当我决定推出一首情歌的时候,立刻就想到了他。”
为了录好这首歌,达到自己最满意的效果,林彦俊进了2次棚,“我现在的工作量,让我能够去台湾跟周兴哲一起录音的时间并不多,所以是硬把行程调开,又回去重新录了一遍。”最后,在喝了一点点酒后,让他找回了当初创作时的心境。
敏感
在录音棚里找不到感觉是件很痛苦的事,林彦俊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出道出早了,“我想如果我再经历一些事情,再唱这首歌时是不是就能带出想要的情绪。”
他说他其实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他的敏感体现在他会去想一些事,然后延伸到很远的地方,“这导致了我经常熬夜,黑眼圈越来越重。”但是当他忙起来,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想这些了,“说实话我们平常工作时,还会少一些感触,因为一直在赶,已经没有那么多愁善感了。在唱情歌这件事上,对我来讲,有时情绪还是蛮难调整的,可能也因为我是新人的原因。”
新京报:创作这首歌的契机是什么?
林彦俊:有一天我工作结束后回到酒店房间,打开电视望着窗外。我在想出道以后去过这么多地方,但我却没有好好地到每个地方看一看,每天只能在酒店的窗户里看着外面这个城市长什么样子,想着路上走的人心里在想什么,他们会想听什么歌。所以我希望能够做到不管你在什么时间、什么状态听,都能给你带来一些轻松的感觉,不会有任何负担,它就像BGM一样出现。
新京报:在创作歌曲或录歌的过程中有没有属于自己的小癖好?
林彦俊:我喜欢把灯光调暗一点,录歌写歌都是。
新京报:你推荐过很多类型的音乐,其中还推荐了韩国一个组合叫Epik High。因为这个组合其实相对比较小众,所以你平时听歌的方式和取向到底是什么样的?
林彦俊:我是一个用大家比较通俗的话讲就是多愁善感的人,所以很喜欢听一些多愁善感的音乐。不过,对于音乐我涉猎的范围非常广,从摇滚到R&B我都听。
我之前会推Epik High是因为我觉得他们的音乐给我一种治愈感,心里会有一点温暖,但是又有一点悲伤,而且他们的词写得很好,这是我很喜欢的,他们的作词人是美国斯坦福大学英文文学系毕业的,我很喜欢他的词。
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坤玉 杨畅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经济参考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