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直面家庭生活中的“原生之病”,这部剧挺好
【国剧观察】
由正午阳光出品,阿耐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都挺好》最近在网上引发许多讨论。该片讲述表面上无限风光的苏家,随着苏母的突然离世,瞬间分崩离析。几个儿女之间,以及和父亲之间的矛盾,戳中许多观众的心。是什么让一家人的关系如此扭曲?每个人的心灵都得了什么病?
矛盾根源
家庭关系倒错,母子、父子关系颠倒
《都挺好》的剧情展开时,母亲陈瑾已经去世,苏家一家人病态关系却是以消失了的母亲为核心展开。与一般家庭里老人失去伴侣强忍悲痛料理后事不同,大儿子明哲刚赶回来,父亲苏大强倒伏在明哲大腿上,叨叨着老宅不能住,二儿子明成的家也不能住,因为这两家到处是老伴儿的影子。倒伏在儿子腿上这个镜头揭出了藏在暗里的苏家关系的各种倒错:跟苏母名义是夫妻,实则是代理母亲与儿子,而且父子关系也是颠倒的。
苏大强和陈瑾的伴侣关系中,陈瑾是苏大强的代理母亲。作为丈夫,他是懦弱无能的,在家里大小事由陈瑾说了算,陈瑾不断贴补二儿子明成一家,去世时家中存款只剩五万。苏大强没有“话事权”,他把自己的位置也摆在陈瑾儿子的位置上,去计较老伴儿给了明成多少钱,每一笔都记账。
观众看到苏大强记账这里会觉得到处透着别扭,原因就在于此,这不是父亲对儿子的方式,倒像是两个争宠的儿子乃至情人的相处方式——他不是把账目告诉女儿明玉了吗?可是在明玉成长过程中需要他帮着说话时,他顶多悄悄地夹个鸡腿给女儿,却不能负起父亲的责任,为明玉争取她在家中应得的关爱和地位。
苏大强和家中所有人的关系都是处于“儿子”的位置,他和子女的关系也是倒错的:他是明哲、明成、明玉的父亲,却要求儿子和女儿把他当成未成年的儿子照顾。外卖不好吃要找明成,洗澡要儿子、儿媳妇劝,偷吃鸭脖子导致腹泻,明成做好了饭他挑三拣四故意不吃……这些行为更像是学龄前儿童的行为。
他原本给陈瑾当儿子惯了,现在继续给子女当儿子,又加上老伴去世可能导致心理退行,行为更加幼稚化。如今老伴不在,子女全成了他的“父母”,嫌明成的车不好,他坐明玉的车;嫌明成夫妇照顾得不好、房子不大,要到美国住大儿子明哲的房子。要子女争着宠自己,说到底,还是爱的匮乏导致心理、行为幼稚,像个爱的黑洞一样,无休止地哭闹着要子女的爱。
苏家是中国社会常见的一种家庭形态,母亲强势当家做主,父亲失位、父爱缺席。在这样的家庭里,母亲往往把心血倾注到子女身上(特别是儿子),反而在精神上由儿子顶在丈夫的位置上。苏家顶位的是二儿子。二儿子最无能,光会耍嘴皮子啃老,其实二儿子明成最像父亲,没有能力承担起家庭重担。
我们不妨做个猜测,陈瑾生前对丈夫不满,假如她离婚了又再婚,找的男人估计还是个无能的——从她挑选二儿子作为最喜欢的子女里已经反映出,她在无限度为丈夫、儿子付出中才能获得存在感,丈夫和儿子的无能成就了她活着的价值。
当今中国社会许多女性一边骂妈宝男,一边不由自主跳进妈宝男的婚姻中,大多由于习惯了原生家庭中强母弱父的形态。除了无限度为丈夫、子女付出外,没有学会新的平等付出的家庭关系模式,也没有意识到存在价值可以经由自我实现来证明。
遗毒子女
后辈心理问题是家人互相影响的结果
在父母病态、倒错关系的影响下,苏家三个子女在自身心理健康和亲密关系的处理上都出了问题。首先三人的情绪几乎都是“裸奔”的,缺少调节能力,又常常把未经处理的情绪直接抖给关系中的另一方,试图让别人来照顾自己的情绪。
明哲回家奔丧,明玉未能如他所想给予抚慰性拥抱,而是电话不断,他马上来了情绪,给明玉甩脸色。明玉和二哥明成有矛盾,二嫂朱丽与她素不相识,她分不清情绪指向对象(二哥),面对二嫂友好建立关系的企图,也甩了脸色。苏大强腹泻住院,明哲不停地责备明成照顾不周,却对明成夫妇对父亲的付出视若无睹。
相映成趣,两个儿媳妇也各有各的扭曲。大儿媳在婆婆去世的消息传来后,焦虑丈夫回国奔丧会导致失业。可是在明哲沉浸于失去母亲的哀痛时,她没有控制好情绪,反而把失业、房贷的焦虑直接抛给丈夫,给他增添压力。然后丈夫失业、不管孩子,还不经同意把公公带到美国来,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对年纪小了二三十岁的苏大强和陈瑾生活在另一个时空里。吴非不是苏家的孩子,却狂奔在走向婆婆的路上。
二儿子明成靠着嘴甜在母亲家里混好日子。他在父亲面前说“天下女人多的是,爸只有一个”,转过头又给老婆朱丽赔不是。他和朱丽怎么能走到一块儿呢?处事方法太一致了。朱丽在人前特给丈夫面子,只有两个人的时候才对着明成凶。
每个人对自己、对这个世界都有幅画像,明成和朱丽的画像都是“人面前不能说实话”。朱丽和明成闹矛盾回了娘家,父母看出了她心情不好,她百般遮掩。她在哪里都是假人,就在丈夫跟前是能发脾气的真人,再没用、再烦人,两个假面人在“人格面具”这方面有共识,很快就能和好。
症结所在
父亲缺位所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明玉距离家庭核心最遥远,在家庭病人中,她的“家庭病”最轻。她主要的问题除了和哥哥们一样情绪管控不良之外,由于在成长过程中被母亲长期忽视,她在工作上极度渴望被看见。在请求洪总原谅的过程中,她不惜等到深夜的坚持源自于童年创伤。一个家庭里最缺关注的那个孩子,如果没有人格萎缩在墙角里,要强的性格往往会使他们成为社会上特别耀眼的那个。因为在潜意识中,他们仍然希望通过自己的优秀让母亲关注自己,爱自己。
明玉的情绪问题与哥哥们还有些不同。成长过程中父亲回避责任、失位,母亲忽视、不公,痛苦和愤怒的感受过于强烈,为了不让自己被撕裂,她选择了情感隔离。
她接明哲回家奔丧,车上微笑着谈论墓地、葬礼。明哲说她“像在说别人家的事儿”,她确实是在说“别人”的事儿,她把自己对母亲的情感隔离起来了——爱与恨都太强烈,在隔离恨与痛的时候,把爱也隔离了,所以她一再地“微笑,保持微笑”。工作上一次次迎接孙副总的刁难时,她还是淡定、微笑——这是她所熟悉的生活模式,以前母亲、二哥经常这样对她(伤害她的利益),微笑着打败他们就好了。
父亲失位,明玉就给自己找了个象征性的父亲——老蒙。老板、师父都是父性权威的象征,老蒙又是赏识明玉的伯乐,明玉的理想父亲形象在老蒙身上完美体现。
你认为与病态家庭断绝来往就能获得心理问题的豁免权吗?这种想法很符合现下“快意恩仇”的爽剧心态,然而明玉告诉你不行,创伤就是创伤。要从病态中真正走出,得从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成为这样的着手,理清与父母的关系。
要获得完全的自由,得和过去和解。是接受,不是忍耐;是和解,不是忍让。
□翠红(专栏作家)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经济参考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