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学子遭遇诈骗 如何寻找破解之道

  近日,一则《留学生在美被骗37万》的新闻引发留学圈关注。据媒体报道,诈骗者谎称自己为中国驻美大使馆工作人员,威胁学生打款5.4万美元,不熟悉骗子套路的学生很快中招。

  其实,类似的诈骗手段在去年就曾被媒体数次曝光,针对中国海外留学生的敲诈勒索行为在多国发生,中国驻外使领馆相继发布紧急提醒——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提醒在英中国留学生严防“虚拟绑架”骗局,并详细列出了诈骗套路,以提醒中国学生防范;中国驻汉堡总领事馆发布紧急提醒——在德中国留学生严防“虚拟绑架”骗局,该提醒还提到一起在德国柏林发生的中国留学生被“虚拟绑架”的案例。

  留学生频中招

  中国留学生遭遇诈骗并非个案,诈骗手段多样,使得留学生难辨真假。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留学的江天曾经接到过一通诈骗电话,对方谎称自己来自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我接到这通诈骗电话后,很快意识到不对劲。虽然没有被骗走钱财或银行信息,但姓名之类的信息还是透露给对方了。对方是两个人,其中一人谎称来自纽约总领馆,告诉我有一个从中国发来的文件,指出我被卷入某场犯罪。根据这个人的说法,在机场搜出一个犯罪嫌疑人身上携带大量护照,其中就有我的。然后此人将电话转接给另一个人,那人谎称是上海国际刑警科的警官,想要套取我的信息。”江天遇到的诈骗情况和最近引发关注的“中国留学生被骗37万”那则新闻中提到的类似。

  邓悦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她在国内的家人也曾接到过诈骗电话,对方谎称绑架了她。“因为时差原因,父母没有及时联系到我。骗子在电话里放假的求救呼喊声,当时我的父母就很慌乱,甚至急哭了。对方虽然知道我的名字,但以为我是男孩子,最终被识破了。这给我和家人敲响了警钟,要保护好个人信息。”

  相关专家表示,留学生群体易成为诈骗者的目标群体,其原因在于,留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再加上地域和通讯手段的限制, 一些警惕性不高的留学生和亲友就会受骗上当。

  安全警钟需长敲

  虽然骗术五花八门,但如果足够警惕,还是有机会识破诈骗者的意图的。

  江天在接到诈骗电话后,敏锐地发现了一些漏洞:骗子发文件的流程不对、不存在骗子所说的“上海国际刑警科”、假冒的上海某警局电话只能呼入不能呼出……这些漏洞让江天免于中招。“如果事先没有储备防诈骗的知识,就只能用生活经验判断。”江天说。

  邓悦很少接听未知号码的来电,面对陌生号码更不会回拨。“我也不清楚这类诈骗事件应该如何解决,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很少,所以我就以不变应万变,提高警惕,不接陌生电话。”

  在纽约留学的赵翔说:“在我就读的学校,很少会开展这类教育。只有办理信用卡的银行会不定期地提醒我谨防诈骗。因为我是公派留学,出国之前,我所就读的国内学校会提醒我们遇到诈骗要及时与家长或国内的同学进行联系。”

  接受笔者采访的几位留学生均表示,关于防诈骗的知识储备不多,所就读的国外院校也未有相关的讲座,因此,对中国留学生来说,补上相关的安全教育十分必要。

  如何提防诈骗

  就如何识破诈骗手段,留学多年的学长和相关专家给出一些破解之道。

  相关专家提醒,增加网络密码长度并加入大小写和连字符,不断进行电脑、手机、办公软件、病毒软件的升级,而且要定期更换密码,增加诈骗方窃取个人信息的难度。

  接受笔者采访的留学生提醒,首先要保护好个人信息,因为遭遇“虚拟绑架”诈骗的中国留学生中有些就是被对方所掌握的详尽的个人信息问懵了,才会陷入对方精心设计的骗局;其次,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 第三,如接到诈骗电话,先跟有关机构进行核实,比如可以拨打中国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12308热线,同时要及时和家人、老师、同学联系;第四,莫要因为贪图便宜而被诈骗者乘虚而入,有些留学生正是因为轻信骗子的花言巧语,想要获得骗子口中所谓的“优惠”而受骗;此外,对于正准备出国的准留学生来说,在出国前一定要做好功课,多了解留学地的基本情况,熟记报警电话、求救语等;最后,中国驻外使领馆也常会发布各类信息,提醒中国公民注意安全,留学生可随时关注。(黄蓓蕾)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经济参考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哪个学科上培训班最有效?杭州一初中学生做了个调查
下一篇:“职教20条”释放了什么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