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又快到一年当中人们最为期盼的阖家团圆、辞旧迎新的春节了。然而,不少年轻人觉得,在当前五花八门的节日冲击下,小时候那种对过年的“殷切期盼”已不再强烈,一些老套的过节方式也“很没意思”;还有人认为,越来越商业化的过节方式正在消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让“年味儿”变淡了。
在广东深圳龙岗区的甘坑客家小镇,一系列“另类操作”却让春节变得更具新鲜活力。传统的文化元素来到新奇好玩的场景,受到人们的追捧,也为我们如何欢度传统佳节提供了更为开阔的思路。
信息时代需要创新传统民俗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挂大红灯笼、赏五彩花灯是古人过春节时必不可少的活动,许多描写这一美好场景的佳篇,至今仍留给现代人无限的遐想;角色扮演(cosplay),是近年来通过扮演影视作品、小说、漫画中人物角色的一种流行娱乐方式,受到很多年轻人的欢迎。
春节前夕,古色古香的甘坑客家小镇精心举办了“灯笼节”,游客可在“复古风”的场景当中体验时光穿梭,屋檐下、巷子里满挂的红灯笼,让古村落在灯光中愈显古韵悠长。傍晚华灯初上之时,众多头戴金钗、身着汉服的年轻人纷纷在灯笼美景中拍照、游园,玩起了“角色扮演”。游客们被新奇的方式所感染,许多一家三口也租借汉服玩起了“穿越”。
在创新的体验当中,古老的文明传统和文化内涵得以潜移默化地传承,在华侨城文化集团总经理胡梅林看来,这是传统文化在流行模式下寻求新生机的有益探索。
“文化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变化。在依靠自然和劳动力进行生产的农耕时代,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盛行,如今信息时代来到,全球进入一体化互联互通阶段,人们的文化诉求偏向了流行化、商业化是必然趋势。”胡梅林说。
随着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节日已不仅是人们体验生活的乐趣、提高生活质量的日子,更是满足精神需求、获得文化滋养的契机。在这一前提下,要让传统文化持久释放魅力,就需要与产业结合,在文化元素的基础上使之与新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生活美学结合,通过策划、设计来实现价值转化和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才会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激活传统节日、风俗民情等传统文化,应该是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政府通过规划引导、政策引导等手段把控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鼓励企业顺应时代潮流积极研发科技含量高、创意含量高和市场接受度高的传统文化新品甚至‘爆款’,共同坚守、维护和发展传统文化。”龙岗区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副主任彭罡表示。
重构承载模式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西方的一些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资源纷纷涌入国内,年轻人越来越乐意接受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等,对传统节日的情感变淡。如何让传统节日不惧“竞争”、保持在年轻人心中的地位,是当下值得深思的问题。
“深层来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传统节庆在形式和内容创新上的不足。”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李凤亮认为,“如果没有对传统的文化资源进行要素提取和创意转化,年轻人肯定会逃离,被洋节所吸引,所以我们也不妨有所创新。”
鱼灯舞这一古时深圳渔民逢年过节祈福的传统艺术形式,沿袭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这次,荷池中精致的鱼灯,街巷中巡游的鱼灯舞,以全新的方式“扮靓”了甘坑客家小镇,也成为人们拍照、发朋友圈的热门“打卡”项目。你来我往的互动当中,舞鱼灯以祝愿“年年有余”的传统得以保留和延续,独特风情为更多人所知晓。
“传统文化要在当代社会有新的发展,可以发展一些适合年轻人的、好玩有创意的民俗方式,例如甘坑客家小镇,就是把简单的文化消费,转化成创意消费和审美消费,强化文化活动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李凤亮说,“再比如锦绣中华民俗村连续10年在万圣节期间举办‘聊斋夜’活动,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用新瓶装旧酒,全新演绎传统的文学作品和文化内涵,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都是很好的做法。”
(记者 严圣禾 党文婷)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经济参考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