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流淌 胶东寻迹(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原标题:文明流淌 胶东寻迹(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烟台海军学堂师生合影

  烟台市博物馆供图

  清乾隆雕蟠龙御题玉瓶

  烟台市博物馆供图

  在山东省烟台市芝罘(fú)区繁华的中心文化广场最西端,一座主从陪衬的四方建筑格外引人注目,中间的主体建筑上书“烟台市博物馆”,由郭沫若题写。

  烟台市博物馆1958年创建,最早设在烟台福建会馆内,后与烟台市展览馆合并。2011年新馆启用,以新馆为依托的主馆和以福建会馆为依托的民俗馆成为烟台市博物馆的两大展区。目前,烟台市博物馆馆藏文物67547件/套(实际数量为473112件),其中一级文物84件/套。藏品体系分为三大类:传世文物、出土文物、近现代文物和文献,涵盖书画、陶瓷器、青铜器、玉石器等20余个门类,尤以书画和瓷器最具特色。

  见证悠远历史

  烟台市博物馆主馆展厅面积7000平方米,包括“山海古韵”“世纪之路”两个基本陈列和“笔墨丹青”“许麟庐艺术馆”“瓷苑掇英”“绳墨神工”“美人依旧”“古钱今览”等6个专题陈列及一个特别展厅。“山海古韵”为烟台地区古代历史文化陈列,将烟台地区从旧石器时代至清末上万年间的发展历程和具有地域特色的海洋文化、莱夷文化、青铜文化鲜活地呈现出来。“世纪之路”则着重反映烟台自开埠以来到解放战争的百年风云。

  烟台历史遗存丰富,史前时期白石村遗址、芝水遗址出土的石器、骨器、陶器等,独具地域特色,展现了胶东早期文明成就。烟台市博物馆以考古研究见长,2009年取得团体考古发掘资质证书,2011年取得二级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成为山东首批获此资质的博物馆之一。烟台市博物馆主持发掘的白石村一期文化遗存,是胶东地区迄今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距今约7000年历史。牟平照格庄遗址是胶东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岳石文化遗址,填补了山东史前文化的一个缺环。

  秦代嵌铜诏版铁权是烟台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这件铁权形似半球铜钟,铁铸实心,顶部为半环形鼻,侧面嵌铜诏版,底径24.7厘米,高20.5厘米,重达32.5公斤。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件秦权上的诏版文字就是秦始皇为统一度量衡而颁发的文告。这件铁权1973年出土于文登县蔄(màn)山公社新权村,与国家博物馆所藏的山西省左云县出土的铁权重量基本相同,是目前所知最重的秦权。

  1974年,在莱阳县中荆乡前河前遗址,出土了另一件珍贵文物——西周时期的己侯夔纹壶。此壶高35.5厘米,口径6.7厘米,腹围67厘米,底径10.9厘米。铜壶形体瘦长,长颈,向上收细成小直口,圆腹并下垂,底下又设绞索状圈足。四环耳为兽头形,其中两耳在口沿下,剩余两耳靠近底部,相互对称,便于汲水。壶身通体布满繁复华丽的纹饰,由上到下共6层:上层是三角夔纹,中部饰波带纹和窃曲纹,底层饰夔纹。圈足内刻有铭文13字:“己侯乍(作)铸壶,事(使)小臣台(以)汲,永宝用。”

  据铭文可知,这是一件专门用来给己侯取水的壶,己侯将其赏给了近臣,于是近臣便刻下铭文,并欲永传于世。此铭文是研究胶东先秦古国历史的重要资料。此前,己国文物主要发现于胶东半岛北海岸,己侯夔纹壶的出土,说明南海岸也有己国的踪迹,这里或许曾是己国的重要城邑。

  彰显丰厚文化

  烟台自古为天然良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烟台被迫开埠,成为山东最早的对外通商口岸。商贸的繁荣促进了中西文化的碰撞融合,塑造了这座近代海滨城市独特的文化面貌。

  烟台市博物馆有一件文物知名度很高,曾入选初中历史课本,它就是清朝乾隆年间的雕蟠龙御题玉瓶。

  此瓶为青白籽玉料制成,背部有一道赭黄色皮壳。直口方唇,长颈,瓶腹扁圆,高圈足。颈部透雕蟠龙,龙爪前伸,护持宝珠。腹部阴刻乾隆皇帝御题楷书七言绝句一首:“捞取和阗盈尺姿,他山石错玉人为。一珠径寸骊龙护,守口如瓶意欲兹。”末署“乾隆御题”。

  此瓶玉质温润,刀工圆熟,深得乾隆喜爱,但后来流失出宫。20世纪初,山东牟平县东关杨鉴堂在海参崴经商时,从一名参加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沙俄士兵手中购得这一玉瓶,后带回家乡,历经艰险,一直珍藏。1972年7月,其子杨景韩经牟平县侨联将这件珍贵文物捐给烟台市博物馆。

  馆藏的许多传世文物,均来自社会捐赠。2014年12月,中共烟台市委原书记董传周之孙董昭民,依照其祖父遗愿,将董传周一生收藏的191件书画作品捐赠烟博。此次捐赠的书画不但数量可观、风格多样、保存完整,而且不乏艺术大师的精品之作,具有很高的价值。

  烟台市博物馆收藏的书画作品中,国家一级文物有16件。其中,明代文徵明《松下观瀑图》轴作于其83岁之时,如此高龄尚能作此巨幅画作,属画史罕见,此画代表了他晚年绘画的典型风格。清代朱耷《柯石双禽图》轴是其水墨写意画的代表作,意境深邃、布局奇特、笔墨精炼。《柯石双禽图》轴曾在山东流散文物征集陈列中展出,后又参加中国出国文物展,赴澳大利亚展出。

  在“世纪之路”陈列区,一幅笔法刚健的字轴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此轴纸质横批,保存完整,自左向右横书“品重醴泉”四字,楷书,上款为“题赠张裕公司”,下款为“孙文”。

  1912年8月,孙中山由上海经水路赴北京同北洋政府谈判,在烟台短暂停留,参观了民族企业张裕公司,并挥笔题词。其中“醴泉”出自《礼记》中的“天降甘露,地出醴泉”。1978年,烟台市博物馆收藏这幅题词。

  1982年,曾任孙中山秘书的田桓鉴定此物后说:“该件运笔周至,属孙公精品。署款所用‘孙文之印’,审系胡汉民之兄胡义生刊刻,诚为难得。”

  烟台海军学堂全图是烟博近代文物文献中的又一珍品。甲午海战失败后,清政府为重振海军,于1903年在烟台创办海军学堂(后更名烟台海军学校),校址位于今天烟台市芝罘区,谢葆璋任校长。烟台海军学堂是中国最早的新式海军学校之一,培养军官570余名,在近代海军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全图包括47幅照片,系统形象地记录了烟台海军学堂的情况,为存世孤品,是研究清末海军教育的重要实物资料。

  烟台市博物馆还保存了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的往来信函、烟台中共地下党活动的文物、胶东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文物等。

  展示民俗风情

  烟台民俗博物馆作为烟台市博物馆的一部分,2010年成立,馆址设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烟台福建会馆。

  福建会馆始建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竣工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时有“鲁东第一工程”之称。该馆坐南面北,两进院,由戏楼、山门、大殿以及西廊庑组成,建造材料全部取于福建泉州,是中国北方现存唯一一座具有闽南风格的古建筑群。其精湛的木石雕刻、彩绘和独具匠心的设计,享誉海内外。

  民俗馆内设有“妈祖文化陈列”“烟台近代家居陈设展”等多个展厅,展示妈祖故里、生平传说、各地庙会祭奠盛况等内容,还有烟台地区近代封建官僚家庭、买办家庭、文人家庭和普通百姓家庭4个代表性的家居陈设,反映烟台开埠后多元社会文化并存的景况。近几年,由烟台民俗博物馆联合社会力量举办的烟台天后行宫妈祖文化节,已经成为烟台市重要的文化品牌,被山东省台办确定为“山东省优秀对台交流项目”。

  烟台市博物馆馆长高爱东表示,自建馆以来,烟台市博物馆始终肩负保护珍贵文物和弘扬历史文化的重任。在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博展览的同时,还开展了烟台历史文化讲堂、青少年趣味课堂等品牌社教活动,社会效益显著。每年在华裔少年“寻根之旅”活动期间,烟博趣味课堂都会吸引数百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华裔青少年参与。(王 沛)

(责编:韦衍行、汤诗瑶)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经济参考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期待新时代“好声音”(墙内看花)
下一篇:对话北京一零一中学校长:学生减负还得来点新“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