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兴业银行集团统一授信管理信息化项目正式上线投产。作为整体银行建设中最重要的项目之一,该项目的上线投产标志着兴业银行金融科技赋能和整体银行建设取得新的阶段性成果,为该行防风险工作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引擎。
商业银行的本质是经营风险,其中最基本、最关键的一个要求就是准确评估客户的风险承担能力,并确保为客户提供的各项业务风险在客户承受能力之内,简单来说就是做好统一授信管理。
如果做不好会怎样?兴业银行相关负责人向《金融时报》记者举例说,“比如,过度授信就容易助长客户偏离主业、盲目扩张、胡乱投资等冲动,既是对客户不负责,最终也给银行自身带来风险。”
正是基于此,我国监管机构在“防风险、强监管、治乱象”过程中,对加强统一授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业银行并表管理与监管指引》就明确提出,“商业银行应当将银行集团范围内具有授信性质和融资功能的各项信用风险业务纳入统一授信管理体系”。由此不难看出,统一授信管理不仅限于贷款、承兑等银行传统业务,范围大幅扩展。也正是在此背景下,兴业银行统一授信管理信息化项目应运而生。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随着兴业银行持续发展壮大,已经形成了机构跨境内与境外、牌照跨银行与非银、业务跨表内与表外的综合金融布局,客观上增加了统一授信管理的难度。
“如果业务条线、子公司之间产品和客户呈现分割态势,没能做到完全互联互通,无疑将阻碍内部工作效率、工作流程的进一步优化,影响整个集团对风险的把控,这样的‘集团化’也只是一个松散的金融集团。”兴业银行相关负责人称,统一授信管理信息化项目的上线解决了兴业银行集团化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难点。
据了解,兴业银行统一授信管理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完成,打造了一个授信管理的基础性平台,在集团层面落实了统一客户管理、统一授信作业、统一额度管控、统一风险缓释、统一资产数据“五个统一”的整体规划,健全了覆盖全机构、全客户、全流程、全资产的“四个全面”统一授信管理体系,各集团子公司以及境内外分行均纳入统一授信管理的范畴。
更重要的是,通过该项目,系统平台上实现了全行客户信息集中入口、业务数据集中汇总,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数据加工、整合、存储和管理,搭建起信用风险数据集市,组织各类风险分析主题,为落实该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打下良好基础,也为分析、风险预警创造了更好条件。
据兴业银行相关人士介绍,统一授信管理信息化项目的上线实现了内部不同条线间信息互通、共享以及授信批复标准化、放款下柜强控制,能够有效防止“多头授信、政策寻租”,进一步增强了集团风险管理能力。
与此同时,作为该行整体银行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统一授信项目将使客户营销管理、价值管理、风险管理形成完整闭环,强化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的融合,提升风险管理服务业务发展的能力,也在客观上加快数据治理进程、客户信息的统一等基础性工作开展,将为该行近年实施的转型发展战略提供强劲动力。
上述负责人透露,下一步,该行将以项目上线为契机,不断开发衍生应用和新功能,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发掘潜在价值;进一步提升金融科技对风险管理的赋能水平,继续加强风险技术体系规划,加大资源投入,确保金融科技不断推动风险管理迈上新台阶。
在采访中,《金融时报》记者还了解到,近年来,为适应数字化时代银行发展趋势,兴业银行启动涉及五大主题的整体银行建设,此前已陆续完成包括客户服务与营销、渠道优化组合集中作业、产品管理与信息化、中后台管理流程优化四大关键主题在内的系统建设,成功打造集团公共底层平台,促进信息互联互通,实现跨系统、跨部门业务流程持续优化,切实提高了流程的轻型化和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在提高整体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大大改善了客户体验。
“如果没有整体银行建设固本强体,无论是推进智能银行建设还是开放银行建设,都容易出现风险。集团统一授信管理信息化项目是我行整体银行建设的阶段性胜利,也是科技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又一成功案例。”上述兴业银行相关人士说。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经济参考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